登录| 注册 退出
驭捷智能

三年磨一剑,创来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深度解析

2021-04-15       浏览:  
分享到:

三年磨一剑,创来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深度解析(图1)

创来科技的创始人陈茂在本次论坛上为大家分享了ADAS关键技术以及难点和重点,结合工程实践,分享了自己的在研发LDW产品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,并对本土ADAS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展望。

按照技术实现的过程,LDW系统可以分为感知,认知,决策,和执行几个环节:

  • 感知

所谓感知,也就是传感器,目前国内是比较薄弱的。在硬件上,国内有几家做感知芯片的公司,但是其技术标准还没有达到ADAS的要求。大家知道,ADAS对摄像头的要求和行车记录仪对摄像头的要求是完全相反的。ADAS追求的是低分辨率,比较窄的视野,不一定要非常高的清晰度(我指的是车道偏离这一块),非常模糊也不影响ADAS功能,而且要很高的动态范围。而行车记录仪对摄像头的要求正好相反,需要宽视角,高分辨率,动态范围不一定要求很大。

三年磨一剑,创来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深度解析(图2)

在感知里面另外一块是软件,也就是图象采集。这块有些公司在用第三方公司来做,但是会受到很大的限制。如果真正要做ADAS,必须要自己做图象采集,因为ADAS图象采集有很多特殊的地方。采集数据要相当快,而且要有合理的算法去和认知的算法匹配。不能说采集完了,理论值还没做完。

  • 认知

所谓认知就是图象采集完毕后怎么去识别。里面是否有车道,是否有车辆,是否有行人。认知技术是ADAS里面最难的。难在里面涉及很多的算法。所以目前国内各家公司如果各有各的不同,各有各的高低之分,就体现在认知上面。认知有以下几个步骤:

1)是图象分割,图象分割技术目前在业内很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做法。图像检测分为边缘检测和阈值分割。所谓边缘检测就是根据图象边缘的灰度跳变来检测物体、道路、车辆、行人的边缘。这两种算法各有特点。所谓阈值分割法,就是认为在整个图象里面车道线是最亮的地方,基于这样的假设。阈值分割法的问题是很难确定阈值,因为转化成灰度有256级,很难界定从哪个级去分割。灰度在不断的变化,所以采用阈值分割法难度是很大的。

2)车道拟合,车道模型分两段,在近端我们认为是直线段,在远端我们认为是曲线段,两部分结合。如果仅仅是车道偏离的话,有近端数据已经足够了。因为如果摄像头焦距选择合适的话,在近端50m到80m范围内,这段可以保持直线。车道拟合典型的方法有霍夫变换和最小二乘法。但是如果是使用标准的霍夫变换和最小二乘法,会把芯片“干死”,所要要进行算法改进改良。

3)跟踪,常见的方法是卡尔曼滤波法,在t时刻预测t+1时刻车道线位置。

  • 决策

决策难度次于认知。所谓决策就是判断什么时候是无意识偏离车道,系统发出的警示时机很重要,既不能太早,也不能太晚,要恰到好处。在决策里,要做两件事:

1)    坐标变换(映射)。

2)    判断车辆运动的轨迹。车道偏离有人认为很简单。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。这里涉及很多力学问题。实际的运动轨迹是比较复杂的,算法中会进行简化。如果方向盘转角是恒定的,车辆轨迹会简单一点。如果转方向时是变速的,这个轨迹曲线就很复杂。所以要准确预测运动轨迹是比较困难的。

三年磨一剑,创来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深度解析(图3)

  • 执行

执行是相对比较简单的。执行就是检测到车道偏离之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提醒驾驶者。如果是预警就比较简单,目前有语音,振动和图形电子三种方式。如果不是预警,而是控制,就要执行控制指令。这就涉及到车辆控制。

那么在ADAS车道偏离中关键技术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呢?我想重点来谈一谈。

第一个是道路模型的选择问题。道路模型有很多种,有直线型的,抛物线型的有双曲线型的等等,一般来说都是采用分两段,在近端认为是直线的,实际上,只要弯道不是过大,这个假设是成立的。而高速公路上基本在100m范围内都是直线。

三年磨一剑,创来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深度解析(图4)

第二个是车道线的识别提取。车道线的识别提取有很多种方法。前面讲了最主要的两种方法。边缘检测通过灰度梯度识别,在灰度明显跳动的地方剔出来。另外就是阈值分割法,阈值高于某个值得地方认为是车道。一旦检测到车道,还要判断分析,会不会是文字图案,辅助线。因为中国的车道线复杂且不统一。不同省份,高速公路标识不一样。所以车道线识别还要结合具体标准进行。在车道线识别时候还有可能遇到很多斑马线,以及其他一些标志。需要通过不同的约束把它们过滤掉。

第三是预警模型。按照我们三年的经验来说,预警也是很难做的。当前的预警模式有四种1)基于当前位置的预警模型。车已经轧到车道线上才预警。这种方法比较保守,确信你已经轧到才预警。2)将要偏离的预警模式。假设一个虚拟车道,只要轧到虚拟车道,就开始预警。这样就相当于预留出200ms的时间。3)基于车辆即将横越车道边界的时机预警。这是国际上最主流的方式,这种方式可以做出很好的预警,恰到好处,即将轧到而没有轧到时做出预警。4)基于角度、角速度、角加速度的预警模式。是国内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模式。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需要经过特殊变换,直接计算车道线夹角。一旦发现与车道角加速度超过某一阈值时,车道偏离即将发生。除了上面四种,还有一种图像模式识别预警。

车道识别对准确率要求是很高的,如果达不到准确率95%以上就不要拿出来秀了。国内的车道预警系统和国外的差别就在准确率上。还有就是在天气条件恶劣时,检测率会下降很多。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。

三年磨一剑,创来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深度解析(图5)

  • 感悟与体会

我做LDW做了3年,2012年之前在做GPS跟踪定位导航,做了18年,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团队,做得很辛苦。虽然东西也卖到国外去了,但始终没有做大。所以2012年之后一直在想从什么别的地方找些切入点,半年之后,选择了车道偏离预警。做了三年下来有很多感触。如果今年是ADAS元年,想对新加入的同行谈谈我的感受。

ADAS是技术壁垒很高的行业。刚开始做了两年,感觉怎么做鲁棒性都不好。有时候跑着跑着就丢掉了。或者检测率极差,只有80%-90%。因为我用了Mobileye,就感觉那个东西做得太好了。我做了一个礼拜,在北京跑,感觉识别率很高。如果各位想在ADAS行业做出点东西来,必须沉下心来。现在很多高校也在做,但做出来效果不好。

首先,对单一算法期望不要太高。单一算法得到可靠结果很难。我们在用的差不多有5种算法。不能期望单一算法,要交替,在不同场合考虑某种算法是不是合适,让这种合适的算法去唱主角。环境是千变万化的,光线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是相当可怕的。

其次,算法的高效与冗余之间要平衡。冗余越多,结果越准确,但是效率降低。在高速公路上1ms可以跑很远,时间是很重要的,不能为结果完美而让系统延时了。

第三,是静态与动态调试,离线与在线的路测相结合。不提倡在实验室里做ADAS,一定要上路,回来再分析,找到原因后再去路上测试。如果在实验室做,我估计能做到80%的预警已经很不错了。最后一点不要一味迷信经典算法的效果。曾经我也很迷信世界级大牛的经典算法。当然那算法的原理是很好的,很经典很美的东西,但是结合实际的应用,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环境去改良,而不能照搬经典算法。

  • 展望

今年ADAS非常红火。过了年,每个礼拜都有一拨人来找我们。 首先我认为一定要走自主创新道路,一定要原创,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。不要去用第三方的东西,不要用第三方函数,不要用第三方芯片。如果要控制成本,用第三方的东西是不行的。虽然不用第三方东西周期会长一点,但是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。第二做ADAS的企业不要停留在ADAS上,要往自动驾驶上去渗透。另外我也认为一定要联合。横向联合是实现本土ADAS弯道超车的捷径。最后我相信未来3-5年本土ADAS会爆发。

以上报告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,慧驭安行负责整理编辑。我们将陆续推送其他嘉宾的详细报告,敬请期待!


在线
客服

在线客服 - 驭捷智能周一至周日 10:00-24:00(欢迎呼叫)

选择下列服务马上在线沟通:

客服
热线

18917451722
6*12小时客服服务热线